课题实施方案范文《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
分类:课题申报2017-08-04浏览量:237
一、课题背景
传统教育的弊病反映在课堂教学上,表现在过于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老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过于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权威,而忽略了学生的民主要求;过于注重老师单方面的灌输,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对话。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的观点是现代教学观的主要观点之一。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发展水平。课堂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改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体现了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校教师更多地学习了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如何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在操作层面上体现发展观,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很多教师正在认真地研究着、探索着。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生命中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为教学而付出的,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师生生命的质量,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
据此,我们提出了研究课题,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形态,搭起现代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员、全面与主动的发展,并使这种发展趋于最优化与可持续,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着“基于校本”的研究理念,我们致力于打造学校特色的课题文化。我们在认真审视校本课堂现状的基础上,将以“发展”为总的价值追求,形成具有鲜明校本特色与个性文化的课题成果。
二、内涵界定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课堂是小学生获得发展的主渠道。研究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发展性课堂教学”,我们将此概念界定为“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即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不仅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相对于“非发展性课堂”,发展性课堂教学更关注师生的角色定位,更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策略与操作方式的合理设计,以及其它课堂教学因素的有机融合、和谐统一。通过生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教师、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特征表述为:
1、“发展性课堂教学”具有“建构性”。“发展性课堂教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尊重学生的“已知世界”,激发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意识、主动建构的积极性。通过创设建构情境、合理呈现信息、优化建构策略等途径,引导学生科学、主动、高效地建构信息意义,实现对课堂学习活动目标的有效建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发展”。
2、“发展性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发展性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和预设的“执行教案”的状态。教学目标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适度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用“活资源”的意识“用教材教”,开发利用好“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生成性资源”,老师成为课堂中信息资源的重组者;教学过程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空间和时间,推动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展开。一句话,发展性课堂教学让学生“活学知识”、“学活的知识”、“把知识学活”。
3、“发展性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生成性是发展性课堂教学的重要属性,每节课除了让学生有“预设的”认知收获感悟之外,也要有在师生互动的智慧碰撞过程中获得“未曾预约的精彩”。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发展性课堂教学”,课堂是师生共同挑战智慧、充满生命张力的成长家园。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学生在生成性的课堂上获得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4、“发展性课堂教学”具有“延展性”。发展性课堂教学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保障学生合理负担、低耗高效、科学发展,努力缩短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的距离。同时,培养和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和潜能,充分积淀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跳跃的能量,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后续延展。既“着眼当前”,更“放眼未来”,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未来社会人为直接指向和最终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
1、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该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个体独创的自由的发展。
(2)“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了现在已广为人知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教学促进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教学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的形成推向前进。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对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所以,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真正有效的教学是能够将学生的智力特点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配合。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
(4)建构主义理论
在怎样看待知识方面,建构主义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个体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基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而建构起来的;在怎样理解学习活动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在怎样看待学习者方面,建构主义者把学习者看成是有特定经验背景的个体,学习者对问题的解释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
(5)人本主义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
人本教育理论中的师生论认为,教师的作用,如同学生的一位向导,如同解决问题的模范,如同一种发动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如同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助力,如同学生能带着他们的问题前来拜访的朋友,一句话,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与促进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推动学生不断向新的更高水平发展的过程,现代认识心理学对自主学习特征更为具体的刻画,是从学习的操作系统、学习的控制系统、学习的期望系统和学习的环境因素四个方面进行的。
2、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以全新的视野审视“双基”,双基不仅仅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基础的基本内涵。
整合性原则:在教学中注重师生双方对新的刺激信息源,与原有信息重新进行判断、筛选、加工、编码后,重新建构新知的网络系统的过程。
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现教为学服务。
差异性原则: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开放性原则:拓展课堂教学时空,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适度开放,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权。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致力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打造科学、和谐、高效的优质课堂,让学生实现和谐快乐发展。
2、通过研究,探索具有学校教学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各学科课堂评价体系,寻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具有学校发展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3、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整体提升老师的文化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构建学习化教师团队,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生命质量。
五、研究内容
1、发展性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
本着“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理念,深入调研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特征与优势,将传统课堂与“发展性课堂教学”进行比照分析,比较异同,探究根源,在研究中求发展。
2、发展性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新课程“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研究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及其分类,研究各年段、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及各分类的目标序列。
3、发展性课堂教学操作方式和策略的研究。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切实可行的操作方式将教学理念与策略操作化,即研究用各学科具体的“课例”来鲜活地呈现什么是“发展性课堂教学”。
4、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从评价功能、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过程等方面入手,探索与发展性课堂相适应的课堂、学生、教师评价体系。
5、信息技术优化发展性课堂的研究。
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策略,将信息技术更合理、有效地运用于发展性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6、发展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通过观测与调查,对课题实施前后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行研究,探求发展性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措施与途径。
7、发展性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从发展性课堂教学以及课题研究过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发展性教师评价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关研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历史发展变化的轨迹进行归纳推理,总结课堂教学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结合当前我国的教学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学校特点的课堂教学体系。
2、调查研究法。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归纳出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积极与消极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3、实验研究法。在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规范的、有计划的实验,通过对比分析等手段来论证假设的合理性。
4、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撰写课堂教学反思随笔。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5、个案分析法。不断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课中的典型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七、研究措施
1、健全研究组织。组建并完善由一把手校长领衔的发展性课堂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课题组核心成员:薄俊生 黄忠平 薛晓红 沈春媚 周振芳 魏 芳
顾丽芳 顾惠芳 戈向红 颜红英 吕月琴 张国锋
2、落实研究人员。明确子课题内容,落实子课题负责人。
3、加强理论学习。每位老师根据每个学科的子课题和个人研究课题,认真学习关于课堂的教育类专著,关注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动态,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日常课堂教学实践。
4、建立研讨制度。建立月末论坛、单周沙龙、教研活动等研讨制度,让课题渗透到每个工作环节。强化教师教学博克的引导和管理,使课题研究常态化。
5、创新实践方式。采用年级赛课、“一课三上”等方式,提高教学研究的参与度和有效性,推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制定、修改、完善课题方案,组织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做好现状调研、宣传发动等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8年6月。按照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实验的活动组织,资料整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等工作;
第三阶段:2008年7月-2010年6月,总结阶段。汇总材料,整理成果,撰写实验总结报告,组织专家鉴定,出版优秀成果。
九、成果形式
1、各学科发展性课堂评价标准
2、《青年教师发展考核评价标准》、《骨干教师发展考核评价标准》
3、各学科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
4、《发展性课堂教学随笔集》
5、“发展性课堂教学”阶段研究报告
6、“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7、发展性课堂教学案例集锦
8、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