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范文《提高音乐课堂活动参与的有效性》
分类:课题申报2017-08-31浏览量:250
一、实施方案
1、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大半个世纪以来的音乐课形式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游戏性、元素性” 音乐,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省级、区级课题《通过游戏化音乐教育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就是基于这个基础上进行的。2006年9月成立的课题组,其主要研究的立足点在于通过游戏方式进行音乐教育,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力。
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是指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的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相继关系。游戏与教学虽然不可相互替代,但具有互补性,因为教学虽然是来自外部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内部地需要,变成幼儿自己地行为,要实现这一转化,必须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倡教学地游戏化,寓音乐与游戏教学中,实现音乐与游戏地优化结合。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尝试在教育的情景下讲求游戏与教学的相通,这一相通就是教学的游戏化。
因此,如何提高游戏与音乐相结合,提高音乐活动的有效性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
2、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1)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人”的工程,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的意向,形成审美情操。
(2)艺术实践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活动,包括学生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投入、认识投入和情感投入。音乐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能引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提供未来学习空间)。
(3)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3、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安全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情绪紧张,敢于表现,敢于宣泄。
(2)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游戏的态度和幼儿进行游戏的方法。
(3)在引导幼儿充分游戏的基础上,挖掘并扩大合理优秀的资源,并使它适时、有效地运用到幼儿的教育教学中。
4、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观察研究法为主,辅以案例法、文献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研究中要特别注意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对收集的有关信息和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对实验结果可以猜测,不可臆想。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上公开课、写课后总结、问卷等手段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
5、研究的对象
小二班全体幼儿
6、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同期定为5年,即2011学年下学期——2016学年上学期。
1、理论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初步研究阶段,将研究的子课题方案具体详细化。
3、深入研究阶段,将课题的研究更细化,研究更加具体深入。
7、预期成效
通过“游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提高音乐活动的有效性”的课题研究,达到使幼儿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幼儿“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同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二、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经过近两个月的讨论和探索,提出以游戏的情景、游戏性的指导语言、游戏的组织等方式进行音乐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收集、学习有关游戏化音乐教育的资料,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各年龄段特征确定子课题,各课题组成员不仅从自身的优势出发,还能立足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力求踏踏实实、真真正正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鼓励课题组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更新,学习当前幼教改革动向及相关的领域课程,整合音乐教育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使自己的研究围绕着省、区音乐课题和自己的个人课题不断更新,拓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提高。课题组教师能在制定计划的背景,分析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以音乐教育、游戏整合其他学科教学的研究为切入点,提出具体、明确、可观的个人课题研究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内容使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3、确定课题后,教师能根据自己制定的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注重研究中的交流与互动,课题组充分发挥群体研究的作用,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文章,互相交流研究经验,共同找出研究中的问题,并讨论调整措施。课题组长定期检查个人课题实施情况,听取汇报,从中了解研究进程,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使个人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初见成效,并在此过程中构建研究学习共同体。课题组成员间形成日常的观摩模式,即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课题观摩。通过课题观摩、研讨,力求拓展研究思路、互相启发,在研讨中碰撞出火花,达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的目的。
4、开展课题观摩研讨活动。课题观摩着重引导研究者对自己近期课题研究的重点进行理顺,思考本次观摩活动要展示、解决什么问题?让研究者思路清淅,设计观摩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元月11日曾秀润老师的课题观摩教学《洗澡歌》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本次观摩研讨中,课题组重点突破:一是活动的内容体现本阶段研究的重点及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体现个别、小组、集体研究相结合,形成研究共同体,即首先由秀润老师按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在小组教研中进一步修正、调整。整个观摩设计中基本尊重研究者的本人的理念,使活动的开展体现个性化;观摩后的研讨要求突破求同思维,重视冲突的价值。不一锤定音,压制、协调或统一最终达成共识,引领参与研讨的教师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见解,在冲突和争论中开启和整理思路,通过比较、质疑、启发,共同反思、共同进步。课题观摩活动展示、交流了阶段研究成果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课题研讨活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操作性思路,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