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著作网

在线咨询快捷菜单
著作
教材
课题
专利
常识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理工类出书规范

分类:出书常识2019-01-07浏览量:200

  厦门大学出版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厦大出版社目前年生产图书近千种,90%为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在理工类出书方面优势凸出。如果作者想向厦门大学出版社投稿,必须了解厦门大学出版社理工类出书规范

厦门大学出版社理工类出书规范

  厦门大学出版社理工类出书规范

  一、量和单位

  1.书稿中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还应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如1 m(1米),2 d(2天),3 a(3年)等;不使用已废弃的非法定单位或单位符号,如斤、千克力、卡、摩尔浓度、rpm、ppm、ppb、‰、N(当量浓度)、亩等;英制及市制单位已取消,但“公顷(hm2)”、“公斤(kg)”、“公里(km)”仍保留。

  2.当单位是组合单位时:(1)若单位是两个以上单位相乘时,其符号间可加中圆点,也可不加,如Nm或N·m,但应注意全书统一;(2)若单位由两个以上单位相除构成时,可表示为kg/m3,kg·m-3;当分母中包含两个以上单位符号时,整个分母应加圆括号,如W/(m2·K),不能写为W/m2·K,或W/m2/K。此外,组合单位中不能单位符号与中文符号组合使用,如“m/S”不能写成“米/s”。

  3.量的写法

  (1)数值(量值)和单位之间应空数字的1/2格,如“12 cm”不能写成“12cm”。

  (2)数值范围号采用波浪号“~”,单位相同的量值范围,前一个量值的单位省略,只需在后一量值上写出单位。例如,10~0 mL。但单位不完全相同时,每个量值的单位均应写出,如“3′~3′30″”不能写成“3~3′30″”。

  (3)百分数范围,每个百分数后面的“%”都要重复写出,如18%~25%,不得写作“18~25%”。

  (4)公差的表示,可写作“15.2 mm±0.2 mm”或“(15.2±0.2) mm”,不能写成“15.2±0.2 mm”;“U=220(1±3%) V”不能写成“U=220 V±3%”。

  (5)附带单位的量值相乘表示面积、体积时,每个量值的单位均应一一写出。如:30 cm×40 cm不应写作“30×40 cm”或“30×40 cm2”,“40 cm×50 cm×60 cm”不能写成“40×50×60 cm”或“40×50×60 cm3”。

  二、数字的用法

  1.以下情况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如公元前3世纪、20世纪90年代、1998年6月28日下午3时40分等。年份必须写全称,不能简写,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1990—1998年不能写成1990—98年。(2)民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纪年。如民国38年(1949)、昭和16年(1941)。(3)物理量量值。如5.5倍、500多种、6.5%等。

  2.以下情况应使用汉字数字:(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如:二元一次方程、三氧化二铁、十二指肠、“九五”攻关项目、“八六三”计划等。(2)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数字间不得加顿号。如:七八十岁、十二三公顷、一两千米等。(3)带“几”字的数字表示的概数。如:十几、四百几十、三千几百万等。(4)中国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如:正月十五、九月九日重阳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五(1860年11月7日)、法国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1799年11月9日)等。

  3.书写4位或4位以上的数字,要采用三位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分成一组,组间留1/4空隙,但不得用逗号、圆点或其他方式。如

  “12 345.789 1”不能写成“12,345.789,1”。

  4.多位数不能断开转行。如123.45不能转行写成 ,12%不能转行写成12%。

  5.纯小数小数点前的“0”不能省略,小数点是齐底线的圆点“.”。如:“0.75”不能写成“.75”或“0·75”。

  三、图、表

  (一)插图

  1.插图必须同内容密切联系,切忌与文字和表重复。为了便于阅读和版式美观,插图一般应随文编排,不宜先见插图后见文。

  2.图应有图序和图名。图序按章节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章号与顺序号间用半字线“-”或小圆点“.”分隔,如第3章的图2可编为“图3-2”或“图3.2”。分图的图序不能省略,使用a,b,c…字母码,编列在分图下方。图名应该简洁明确,同时应具有较好的说明性和专指性,如不能选用“设备图”、“函数图”等过于泛指的图名。图名末尾不加标点,各图注之间用“;”隔开。图序与图名之间空1个字距(即两个空格),不用任何点号。如“图4-3 简易函数曲线图”,不能写成“图4-3:(、)简易函数曲线图”等。图名标注于图下正中位置。

  3.插图上的文字与符号应该规范、清晰,均应植字,不用手写。图中文字一般较正文字小半号或一号。

  4.线条图的线条应光滑,粗细适中,比例适当。照片图的图像应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画面光洁无瑕,无污点和折痕。

  (二)表

  1.表中内容应与叙述文字内容相呼应,表的结构应简洁明了,表随文排。

  2.表名要简明贴切;表序按章节用阿拉伯字编列,表序末和表名末不加标点符号,写在表的上方。表格过长需转页时,则在该表出现页上合适处用细线封底,在次页上重排表头,并在表头上加注“续表”字样,表序和表题则可省略。

  3.表内数据的统一计数或计量单位应置于表的右上角,并写明“单位:××”。若表中各栏计量单位不同,则将单位分别列入表头的各栏中。表内数据对应位上下对齐,一般以小数点为准。

  4.除无线表和系统表外,一般使用三线表,即表格通常只有顶线、底线和栏目线,其中顶线和底线用反线,栏目线用正线。如

  表1 电算结果

  区 间坐 标

  x第1点第1点第1点

  y zy zy z

  0

  250 0825814694230110

  250

  600 0825821750230150

  四、外文字母

  在科技书刊中外文字母有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之分,它们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具体用法如下。

  (一)应使用正体的情况

  1.所有计量单位、词头和量纲符号,如kg(千克),A(安),mol(摩尔),rad(弧度),Ω(欧),lm(流)等计量单位;词头:Y(尧),M(兆),da(十),μ(微),f(飞),z(仄);量纲:L(长度),N(物质的量),J(发光强度)。

  2.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如:∑,∏,d, ;缩写号,如:max,lim,def;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双曲函数符号,如:exp,ln,sin,cos;某些特殊函数符号,如:Pl(x)(勒让德多项式),F(α,b;c,x)(超几何函数),B(x,y)(贝塔函数),erf x(误差函数);特殊的集合符号,要使用空心正体或黑正体,这类集合符号共5个:N,N(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Z,Z(整数集);Q,Q(有理数集);R,R(实数集);C,C(复数集)。

  3.量符号中除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字母,如:Ep,EB,Ucor(电压的修正值),∑tot(宏观总截面)等量符号的下标。

  4.常数符号,如:π,e。

  5.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

  6.化学元素、粒子和射线符号,如;H,Cu,Hg,Ra;p,n,e;X射线,α射线,γ射线。

  7.生物学中拉丁文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以上(含亚族)的学名,如:Mammalia(哺乳动物纲),Angiospermae(被子植物亚门),Belostematidae(负子蝽科)。

  8.不表示量符号的外文缩写字,如:N(北),NW(西北),DR(多普勒雷达),NMR(核磁共振),av(平均)。

  9.各种型号和标准代号,如:ISO,GB,IBM-PC,JSEM-200电子显微镜。

  10.地球科学中的地质时代和地质学符号,如:Qh(全新世),T2(中三叠世),al(冲积),pd(土壤),col(重力堆积)。

  11.酸碱度、硬度等特殊符号,如:pH,HR,HB等。

  12.表示序号的连续字母,如:附录A,图1a。

  (二)应使用斜体的情况

  1.量符号、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符号,如:T(热力学温度),p(压力,压强),ρ(体积质量);Ui(i=1,2,3),vx(速度v的x方向分量,x为坐标轴符号)。

  2.描述传递现象的特征数符号,如:Eu(欧拉数),Ma(马赫数),Al(阿尔芬数)等。

  3.数学中要求使用的斜体字母

  (1)变数、变动的附标及函数,如:x,y,∏i,fi中的i;函数f,g。

  (2)在特殊场合视为常数的参数,如:a,b,c。

  (3)几何图形中表示点、线、面、体的字母,如:点B,线段AB,弧︵CD,ΔABC,三棱锥体P-ABC。

  (4)坐标系符号,如:笛卡儿坐标x,y,z;圆柱标ρ,φ,z;球坐标r,θ,φ。

  4.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如:equus(马属),E.caballus(马),Equus ferus(野马);Oryza(稻),O.sativa(水稻)。

  5.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d-,dl-,o-,p-,ap-,sp-,Z-,as-,trans-。

  (三)应使用黑体的情况

  表示矢量、张量和矩阵符号的外文字母用黑体,如:矩阵A,单位矩阵E;矢量a;二阶张量T。

  (四)外文应大写的主要情况

  1.外文的句首首字母;月份和星期的首字母。

  2.人名的姓、名首字母。

  3.来源于人名的计量单位符号的首字母,如:Pa(帕),Hz(赫);R(伦琴),Ci(居里)。

  4.化学元素符号的首字母,如:O,C,Cl,Co等。

  5.量纲符号,SI基本量的量纲共有7个:L(长度),M(质量),T(时间),I(电流),Θ(热力学温度),N(物质的量),J(发光强度)。

  6.表示的因数等于大于106的SI词头符号,如:M(兆,106),G(吉,109),T(太,1012),P(拍,1015),E(艾,1018),Z(泽,1021),Y(尧,1024)。

  7.科技名词术语的外文缩写字,如:DNA,FIRD等。

  8.国家、组织、学校、机关以及报刊、会议文件名称的每一词(由4个以下字母组成的前置词、冠词、连词除外)的首字母,如: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People’s Daily。

  9.地质时代及地层单位的首字母,如:Neogene(新第三纪),Holocene(全新统)。

  (五)外文应小写的主要情况

  1.一般计量单位符号,如:m(米),kg(千克),mol(摩),rad(弧度),1x(勒),但“升”优先采用的单位符号是“L”。

  2.表示的因数等于小于103的SI词头符号,共13个:k(千,103),h(百,102),da(十,10),d(分,10-1),c(厘,10-2),m(毫,10-3),(微,10-6),n(纳,10-9),p(皮,10-12),f(飞,10-15),a(阿,10-18),z(仄,10-21),y(幺,10-24)。

  3.法国人、德国人等姓名中的附加词,如:de,les,la等。

  4.附在中译名后的普通名词原文(除德文外),如:热力学第三定律(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采用整个词的首字母大写,或每一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不符合一般规范。

  5.由3个以下(含3个)字母组成的前置词、连词、冠词等,如:to,by,for,and,a,an,the。这些词处于句首位置或因特殊需要全部字母都采用大写的情况不属于此列。

  书稿若是手写稿,请在需要为黑体的字母下方画一“ ”,需斜体的字母下方画一“ ”;大小写易混淆的字母,则请在大写字母上注明为大写。

  五、参考文献

  1.文后参考文献的正确表题为“参考文献”,不能以“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资料”或“参考资料”等作为表题。

  2.只著录最必要、最新及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

  3.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依次排序,集中在各章或全书之后,并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后边不加任何点号,空1个字距,或加方括号。

  4.参考文献原则上按原文文种著录,著录项目主要有三部分,即著者项、书(题)名项和出版项。如有中译本,则写出书译名、译者名和出版单位,置于书名或题名后。

  (1)作者。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用“,”相隔;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et al前用“,“。作者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名可缩写为大写首字母,后不加缩写点(.)。姓与名之间空半格,不用逗号。

  (2)题名或书名。按著录来源所载的形式著录,不加书名号。外文书名用斜体。

  (3)版本。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

  (4)刊名。外文刊名可按标准缩写,不加缩略号“.“,刊名用斜体;中文刊名一般用全称,不用书名号。

  (5)出版者。可按著录来源的形式著录,也可按公认的简化形式或缩写形式著录。著录来源载有多个出版者时,可只著录1个处于显要位置者。若是图书需指明出版者所在的城市名称。如“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6)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如遇其他纪年形式时,可将原有的纪年置于“( )”内,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对于报纸的出版日期,形式为“1998-06-08(3)”。

  (7)期刊的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著录形式为“年,卷(期):页码”或“年(期):页码”或“年,卷:页码”,卷号为黑体。如:“1998,92(2):30~35”,“1998(4)”。

  具体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方式如下:

  (1) 专著

  著者.书名.[版本].[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西涅阿科夫TH,潘诺夫NM著.土壤耕作机械的理论和计算.李清桂,高尔光,张先达,等译.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1.25,156

  Newman W M,Sbroull R F.Principles of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New York:McGraw Hill,1979

  (2) 期刊

  著者.题名.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

  卜小明,龙驭球.一种薄板弯曲问题的四边形位移单元.力学学报,1991,23(1):53~60

  O’Callaghan J R,McCoy J G.The handling of soil by moldboard ploughs.J Agri Engin Rec,1965,10(1):23~25

  (3) 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著者.题名.见(In):文集编者.文集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见:程裕淇编.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

  Weinstein L.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In:Sodeman W A,Jr.,Sodeman W A,ed.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Philadephia:Saunder,1974.457~472

  (4)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