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科研存在哪些问题
分类:课题申报2017-08-15浏览量:111
中小学教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师评职加分的重要筹码,但当前教研活动的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研质量。那么,中小学教科研存在哪些问题呢?下文详细为您介绍。
1.缺乏理论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应是教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帮助和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信息。但是,有些教师被繁重的教学任务所束缚,几乎没时间和精力看书和学习,以致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严重滞后,“满堂灌”、“题海战术”依然充斥整个教学过程;有的将学校教科研看作是市场经济下“包装”与“营销”行为,或依赖专家满足于“点”上开花,忽视“面”上结果;有的搞形式主义,只追求搞了多少次教科研活动,而有意回避理论学习。
2.缺乏整体协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虽然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它所体现的应该是一种集体智慧。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各搞一套,缺乏交流与协作。诚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展现的是自己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过程的设计与调控、方法的选择与应变等基本教学能力,但如果能集中并郑和同一教研组、备课组老师的做法,做到资源共享,无疑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再说,随着高考跨学科综合能力考核力度的加大,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这就更需要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切磋、相互融合。
3.缺乏课题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努力由“实践型”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行家里手。但在当前的中小学中,大多数老师仍缺乏科研意识,缺乏对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的内在因果关系的思考和研究;有的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价值抱怨,因而被迫或自愿沉睡在古老的教育模式之中,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事倍功半,靠苦干、加班、超负荷工作来提高升学率;有的教师虽也搞了一些专题研究,但由于缺乏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研究也往往是随意的、零碎的、肤浅的;有的重撰写文章轻课题研究,重的发表和获奖轻实际的调研过程,重研究成果的获得轻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有的教师头脑中还有诸如“教科研神秘论”,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的工作;“教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教育科研简单论”、“教科研唯文论”,错误地认为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简单地认为评价研究者能力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就是看发表的多少,较少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