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范文《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分类:课题申报2017-08-15浏览量:28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集团化办学形式下农村学校生存发展的需求
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2013年7月,在山阳区政府、山阳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焦作市焦东路小学与原万方小学实施合并,焦作市山阳区解放东路第一小学和焦作市光亚学校整合,原来的光亚学校成为解东一小南校区;2015年7月,焦作市东环路小学与焦作市山阳区恩村二街小学、焦作市山阳区北环路小学合并。几年来,我们看到被整合学校在家长的口碑越来越好了,生源不断回升,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的北环小学在没有合并前每个年级人数只有几个人,而合并后的第一年一年级的生源就达到了40人。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深知学生人数是一定的,城区学校生源越多,我们农村学校的生源就相对越少,这给本来就不占优势的农村学校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学校要想生存和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使农村学生就近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我们需要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形成一套具有农村特色的小班化有效教学策略,而这必须来源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高效课堂探索历程下有效教学不断沉淀的需要
2001年秋季,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启动,山阳区所有区属中小学成为第一批进入新课改的行列,起初我们借鉴模仿,学习洋思“先学后教”教学方式,到后来的2007年2月山阳区教育局提出了“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以及2013年学习安阳殷都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2014年的河北威县的“3331教学模式”,经过诸多的考察、实践,我们对学校打造高效课堂历程进行了冷静的梳理,发现任何模式的产生都有其渊源,与其所在的人文环境、以及学习的师生素质密不可分,我们如果一味模仿,只能是“东施效颦”。再者课堂应有其灵活性,不能限制过死,我们只要在方向上、方法上给予一定的引导,老师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调控课堂。因此这就引发我们对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三)农村学校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内在需要
作为身处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存在:因为学生数量少,很多教师教学观念不更新,缺乏竞争意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活力,学生只守着书本“坐井观天”,只能靠牺牲音体美等“副课”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拓展提升。
作为一名农村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也经常碰到家长会互相询问孩子在哪个学校?或者直接说哪个学校不好。问的多了,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学校好不好,到底差别在哪里?有人会说是现在条件好了,都想去城区就学,说到底还是在家长传统观念认为城区的优质教学资源比较多,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认为城区学校里的老师的素质比较高。作为农村的老师,我心里知道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才有可能有底气的说并不比城区教师差,才会让家长信任我们的老师。
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一)组建团队,搭建平台
我们课题组成员来自城区、农村的6名教师组成。为了便于沟通和统一思想,为了课题的顺利实施,我们共同组建了“李河学校省级课题研究小组”微信群。
(二)号角吹响,倾心投入
在区教科所领导的组织下,我们于2016年3月16日在东环小学组织召开了“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开题报告会暨区级课题成果交流研讨会”。全区共有近百名省、市、区级课题主持人及教科研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包括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通过开题报告会的举行,我们课题组成员形成统一认识,同时学习其他课题组的好的做法,为我们课题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序推进,持续发展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以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为抓手,努力落实研究计划,搜集、整理课题实验有关原始资料,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
我们深知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做教育还是做教育科研,首先应把学习作为首位。学习能让自己开阔研究,能让自己站的更高,能指导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在关键处给以启发。
1.专业理论书籍:没有相关书籍,我们自己上网订购,比如:《有效教学》 、《现代课程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与课程论》等。
2.文献资料:我们深知要想自己的研究有针对性成效,必须让自己了解有关课题研究的现状,所以我们从网上下载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3.网络视频资源:我们小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教学专家们的各类讲座、示范课,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4.利用移动终端: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学习各种知识提供了方便,我们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搜集各种资源供大家学习。
5.做好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学优质课比赛、教研活动,向同行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6.利于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把握“打造教育名区战略”这一契机,我们课题组成员珍惜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带着课题去听报告和学习,并不断思考、探索,课题组成员感受到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7.学会课堂观察:关注平时的教学过程,思考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和解决办法,并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在实践中检验,总结方法,形成理论。
“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的研究”是在《新课程标准》、“新教育”指导下实施的,它以“小班化有效教学”为核心,以“策略的研究”为目的,以“学生为本”、“科学发展观”为宗旨,通过教学过程中多种策略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农村小班化的课堂效率。
(四)详细规划,具体分工
三、课题研究的流程
农村部分小学受“小班化”所限,不是所有的教学策略都适用于自身课堂。学生人数少,有影响学习氛围的弊端,也有“时间充裕”的优势。为此,课题组成员依据专业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课题研究分为四个大环节:
确定研究内容——开展理论学习——重新完善内容——实践验证策略
(一)确定研究内容
农村小学小班化的教学本身就有“坐上快车”的味道。学生数量少,容易提升成绩。怎样让所谓的“快车”提速?怎样让农村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自然过渡,而不是通过传统的“砍掉体音美,只要语数外”的压榨式训练,让学生避免一旦步入中学就出现“电量不足”的尴尬?怎样让小学教育为终身学习服务?这些问题本身就值得研究,这些也是此次课题的焦点。无论什么策略,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追求教学的“更好”,才是切实可行的。
(二)开展理论学习
为了扎扎实实的研究课题,我们有准备的出发:利用网络学习理论知识和观看专家授课视频近二十次,建立微信群讨论学习心得,订购专业理论图书数十本(具体学习有《小班化教学》、《有效教学》、《现代课程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小学数学与教学论》等书籍)进行充电。
(三)重新完善内容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成员及其他农村青年教师的教学实际,我们将课题研究的内容(具体策略)进行完善。本着客观分析的态度,力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四)实践验证策略
在重新完善相关的策略研究之后,教师将所研究的内容在自己的课堂上予以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教学策略的合理性。在验证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将成为课题组新一轮的实践内容,直至问题得以解决。
四、课题的主题构建
根据教师常规的教学活动内容及教学程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主要分四大块:
(一)课前备课
以往我们农村的青年教师的备课过程一般是先读教材,再研读教参,按照教参的指引进行初次备课、二次备课。这样做的弊端是我们没有吃透教材,没有吃透《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中、高”各学段目标与小学阶段总目标的关系,甚至忽略小学阶段目标与初中阶段的密切衔接。没有宏观上的掌控,我们的具体教学活动势必会影响孩子的长期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小学大多数做的都是增加课时量(占用科学、美术等课),加大学生做练习题的量,以此提高学生成绩,但这终归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这只是在“烫剩饭”。“剩饭”虽然没有营养,但是也“见效”,因为学生成绩确实因为量变引起了质变。但是这样吃“剩饭”的孩子到了初中以后,劣势就慢慢显露出来。他们思维不够发散,他们的逻辑不严谨,他们缺乏创造力,归根结底:是他们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没有“养成”。为此,真正想以“学生为本”,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启蒙人,我们教学的目的绝不是提高成绩那么单一。
(二)课中环节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山阳区先后施行了“高效课堂”、“双向五环”等模式教学。在此期间,我们从中获取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从实践中认识到:没有一种模式是适用于每一节课的。所以,要想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要想不以牺牲学生长期发展为代价,就要根据具体课型用到具体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导入
导入的方式很多,有情境导入、谈话导入、活动导入、设疑导入等等,不论哪种方式,都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基调为前提。好课越上越升温,所以导入不宜“浓墨重彩”、不宜耗时过长,一般二、三分钟即可。
2.讲授、提问及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既独立又统一。我们需要从“学生为本”、“学生长期发展”处着眼,寻求一节课的最优教学目标。(说最优,其实我们知道我们永远无法做到最优,只能无限接近最优。)在这个“最优教学目标”下所进行的讲授、提问、评价、组织形式、反思才是较为客观和科学的。
(1)如何运用讲授法呢?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反思中这样写道:“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一些名校提出‘讲授时间不能超过几分钟’的新理念好像也一直在我们耳边响起,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会犹豫:讲吧,好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讲吧,害怕学生学的不扎实。
我们课题组不由得有了这样的疑问,在教学中讲授能抛弃吗?如果不能,什么样的讲授算是好的,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讲授才是有效的呢?”
(2)提问是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在日常教学中,农村青年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①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比如老师问“知道了吗?”、“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②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③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至少停顿五到十秒钟效果才会更佳,因此我们提出一句口号:多想五秒钟,回答更精彩。
④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课堂的大多数时间教师都在提问,所有的提问都该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提问的目的是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提问才是为有效课堂服务的。
(3)多元化评价让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谈到评价,大家脑海里都会冒出“多元”一类的词,与之而来的是“生生评价、代币制评价”等一些具体措施。评价方式很多,语言评价、奖励评价等,但其根本目的应为教学服务,要有学科味,要让学生从评价里获得肯定后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问题行为和组织形式
问题行为在城区小学的大班额里出现较多,在农村小班额里也屡见不鲜。但是人数少,便于管理,教师的一个示意,或一句批评,可能就杜绝了问题行为的继续发展。
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还是要看教学的内容。一般情况都是用的班级教学,结合小班化的实际,需要集中众人智慧才能解决的就需要“小组合作”,需要联系实际操作才能推论的最好用“现场教学”,需要针对部分学生进行讲授的用个别教学。没有哪种形式是最好,只有更适合。
侯利红老师在讲习作部分观察日记的写法时,就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的花坛前进行实地观察,进行现场教学。这样既考虑到了小班化好组织的特点,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课后反思
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课题组要求每一位成员课后需要反思,集体评课之后需要反思,听专家讲座也需要反思,平时理论学习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对当堂课的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检验环节。它可以检验备课时有无漏洞,检验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达到了《新课标》、教参的要求,也检验了课堂生成对于教师的智慧启迪,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但是,做到了这些还是不够的,这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课堂是否高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才是反思的焦点。
五、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抓好教学常规,提供制度保障
1.小班化教学需落实常规,重在细化
没有扎实的教学常规做底色,我们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难以真正的实施研究。从课题研究开始,我校教导处根据《山阳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方案》要求以及本校的班级学生少等实际情况,完善、修订、贯彻落实了《李河学校教师工作一日常规》《李河学校教师备课制度》《李河学校辅导学生制度》《李河学校教师上课制度》《李河学校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李河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等常规教学制度,使全体教师明确了教学常规所要求的内容和目的,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小班化教学备课上课,需规范化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假期里,各年级各学科提前备出了三周课,开学后日常教学最少保证超两周备课。备课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先学区教研组集体通教材,再分工个备,然后教研组再次集备,集备后传给分包领导审核,审核后修订形成教师个人教案。上课前,我校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内容,结合小班化现状、本班学情及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二次备课,上课后进行教后根据教学效果再备。为了有所区别,我校教师提倡教师使用“三色笔”,备课用黑笔,二次备课和反思使用蓝笔,教后再备用红笔。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便于教案检查、展评,二是让老师们的备课及反思更有针对性。为了提高备课质量,集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智慧,每周三、周四我学区都要进行集体备课活动。
3.小班化培优扶弱,需日常化
根据农村小学班级人数少的特点,我们的配有培优扶弱有时间充裕的优势,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不少于一次。形式可以采取即时辅导、跟踪辅导等。
即时辅导,就是教师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辅导,指导订正,并再次批阅。在辅导时,教师做到三个字:即“问”、“讲”、“查”。“问”就是问学生,寻找作业出错的原因;“讲”就是讲题目,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查”就是教师讲完题目后,再出一道同类型的题目,考察学生能否做到举一反三。
跟踪辅导,主要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少数学困生出现课堂上未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课下讲解,并练习巩固。
4.小班化教学作业布置批改,应时效化
严格规范作业管理,建构有效作业体系。规范教师作业布置要求、作业数量、作业批改,尤其是要求规范学生作业书写和答题格式。督促教师要求学生把作业的封面信息用工整的字迹把学生的校名、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完整。
5.小班化教学备课步骤,需科学化
(1)个备
自己独立备课是一切教学、教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我学区强调集体备课的同时,我校不会忽视个备。在独立备课方面,我们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摸索出适合我们农村教师,尤其是针对小班化的备课方式。另外我们强调的是,我们重视规范,但不死板,我们鼓励教师在规范规则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下面则是我们学校在个备上的一些做法:
1.研读新课标,把握方向: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深知教育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该以孩子长远的发展为目标,因此老师必须能在整体掌控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因此我们课题组要求教师必须在新学期开始的基础上研读新课标,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2.解读教材:每一节课,要求教师独立(不看其他资料)完成对教材的解读,通读每部分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或者教材编写意图,找出教学目标;
3.对照教参,找出差别:在自己完成对教材的解读基础上,对照教材,看哪些自己解读的到位,哪些没有想到?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4.初备教案:在前两项完成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初备教案至少包含以下要素:题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
5.查找资源,完善设计:凭借教师自己手头的资源,搜索、参看其他资料,学习并对照自己的设计,吸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并写出原来设计哪些地方可取,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用文字记录下来;
6.教学设计个性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针对性,要求个性化,充分考虑学情和小班化现状,结合自己本身的教学能力,设计出符合自己和本班学情的教学设计。
(2)集备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教研的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团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中的不足,促使教师在教学认识上相互碰撞交锋,找到更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近些年,我们学校利用全区大教研、学科教研组活动,进行集体备课的有关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其进行再认识和反思,我们认为这一过程也不可缺少。
以下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几点做法:1.明确集体备课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2.明确集体备课的地点;3.明确集体备课的主备人;4.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5.集体备课中同课异构认识交锋。
(二)农村小班化教学的课中呈现策略
1.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策略
(1)小班化教学中的讲授策略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因为“接受型”几字的帽子,在“双向五环”模式期间,手足无措的农村青年教师曾把这种教学方法摒弃一旁。现在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讲授法依然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只是它不适合每一个知识点或每一节课。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仅有讲授法,还有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实习法等。这么多教学方法,一定要本着“学生为本”、“学生长期发展”为原则,还要结合每一节课的需要来取舍。
经过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学习、研讨,我们认为农村学校教师在讲授法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 普通话发音正确规范
我们教学中要求用普通话,甚至我们的教室的门上打着“请讲普通话的字样”,然而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们,特别是老教师们,还有一部分男教师,是否真的做到发音正确规范了呢?通过我日常的观察发现:教学课堂上的普通话有个别老师的出现方言严重的情况,有的是各别字的发音声调错误,甚至是声母zh、ch、sh发成z、c、s的现象。可以说普通话是老师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如果不能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可能受影响却是学生的一辈子。
② 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清晰流畅
研究表明,一个教师语言的清晰度和流畅程度在很大大程度上影响者班级成绩的高低,看来我们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细细想来,语言的不清晰会造成孩子们听课时造成对知识的误解和偏差,甚至是听不懂的现象。而教师语言的不流畅会影响孩子的思维,一个思维断断续续的课堂,可以想象他在课堂上能有多少收获。所以清晰流畅可以带来一种语言的美感,爱听你讲,乐于听你的讲,从而喜欢上您的课堂。
③教师在讲授时声音要富有变化做到抑扬顿挫
心理学研究表明,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学习是需要花费学生注意力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要学到知识,学生必须能够注意你的讲话的内容,能够搜集到有用的信息。
那么如何能使孩子们的注意力自觉的跟随到你所讲授的内容呢?答案就是,修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富有变化而抑扬顿挫。我们的课堂容易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调讲到底,从而单调乏味,学生怎么去听你讲的呢?不听你讲如何获得知识和能力?
④教师在讲授时语言要简练
在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啰啰嗦嗦,一直在那绕来绕去,很简单的一件事变得复杂了,复杂的问题更复杂,这些问题在一些年轻教师体现的比较多,当然还有一些教师老教师在讲授课文时想把课文和探究挖的深入,体现教师的独具匠心,有新意,不断的去挖啊挖啊,最终走进另外一个死胡同。
一个科学家曾这样说过: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若干个简单的东西去做。因此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绝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它就像一个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过程,走钢丝较之于走马路,其精俗、精巧之显而易见,于文森教授在它的课堂有效教学中这样论述道。
⑤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假如教师的语言平平淡淡,没有思维成分,学生就懒得思索,而问题提的太难的化,学生又丧失思考的信心。如何保证在学生的现有水平通过教师的教导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的说法,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2)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问答策略:提问和回答紧密相连。结合我校的小班化现状,我们将可以利用提问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课堂上提问越多,学生参与度越高。这可能是学生在回答时的听和说两个活动给予了他们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注意力,调动了他们课堂参与的热情。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追求提问次数的多,这个多是要有“质”的保证的。对此,我们可从发问策略、候答策略、叫答策略、理答策略四方面改善。
①发问策略:发问的高认知水平问题和低认知水平问题分配比例要合理。虽然研究表明,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但是低认知水平的问题也有它存在的意义,完全摒弃低认知水平的问题也不利于基础知识的累积。
②候答策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很多老师提问后,只做近一秒的停顿就开始指名学生回答问题。这些回答的学生往往是学习程度较好或反应较快的。用他们的回答去检验所有学生的接受程度是不够科学的。这样短的时间,学生大多没反应过来,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指名回答或是教师自己抛出正确答案,这样的课堂不仅是不高效,甚至无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师的候答时间也应调整。较为简单的问题,等候时间大概在三至四秒;较为困难的问题,等候时间大概在十五秒左右,因此我们提出这样一句小口令:多想五秒钟,回答更精彩,充分考虑到小班化环境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多思而后答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③叫答策略:以往课堂上出现的叫答方式主要是指名。随着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我们发现“有规则的叫答”、“叫小组答”、“编号连环叫答”等诸多叫答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和学习积极性。
④理答策略:对于学生应答的课堂行为,教师应迅速做出理答,或是口头语“是”、“对”等,或是给予必要的表扬。在表扬时,应注意表扬的内容要尽量具体,对学生之后的学习行为给予指引,比如侯利红老师这样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作出回应:“你的回答老师明白了,能希望你能大声地完整复述一遍吗?”口头理答后,也可把表扬具象化。王亚州老师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受到表扬的时,该学生就可以积分1分,集够一定分数可以兑换一张借阅卡。当然这样表扬的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失去它的激励作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下一步教学,这也是一种理答方式。
2.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课堂中“学”的策略:紧扣目标,依据内容,制定学生的学习策略
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师往往心理上认为教学难度较小,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生硬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逐步丧失兴趣。课堂本应成为文化和思想流淌的场所,充满着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如果教师一堂课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调整措施,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下面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肯定是低下的。
(1)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在组织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盲目的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热热闹闹的在那里合作交流,在后面的成果展示中,暴露出很多问题,认识不够深刻,说不到点上,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最后还是老师把问题讲明白了,不但没有体现出课堂的高效,反而适得其反。要有效的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一般规律性强的,覆盖面广的,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知识是首选,也可以选用不同事例、不同方法、从不同侧面去解决的课题,也可以选择利于殊途同归、达成共识的内容,也选择容易分解成若干具体的任务的、可以通过协作努力共同完成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利于发散思维发展的内容。
②分组要合理。农村学校人数少,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职责与分工,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完成任务;切忌为合作而合作,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
③选择恰当的合作方法。不管是学生个体或小组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还是学生间或群体间的交流与讨论活动,合作学习常借助讨论法来实施,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并适时地引导、介入、归纳、总结,实施延迟评判。李新老师在教二年级上人民币的使用复习课中,考虑到只有四个人的小班化学情,让班里的四个同学模拟《谁是合格售货员》,准备代币和商品,让学生练习人民币的使用,学生自主选择商品,走到“收银台”结账,每个学生在活动探究中中熟练地掌握了结算的方法,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④全班共享合作成果。展示交流要注意达到三维目标;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观点;对小组合作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既要有小组的自评,运用发展性评价,又要以团队成绩为标准,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2)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探究学习策略
听课中发现,教师常常会把一节课的重难点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但是发现学生的能力有限,探究出来的东西很浅显,价值不大,探究只是停留于形式,教师对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缺乏必要的指导。有效的运用探究性学习组织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筛选内容。直观的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发现背后的规律,比如运算定律,商不变的性质,小数、分数、比、比例的性质等,这些知识比较明显,可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究,问题解决后会产生很强的自豪感。再比如,在学习七言律诗《望天门山》时,侯利红老师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然后再根据之前学过划分古诗节奏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诵读,不仅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探究问题要精彩。问题是引领探究走向深入的关键,太简单没必要,太难又无从下手,有层次的问题设计是引领学生探究的好方法,还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探究中都有收获。
③探究材料要准备。探究材料(学具)要便于操作,利于学生探索、发现。另外,农村小学人数少,材料应该备齐备全,还可以多准备一些,以作备用,增加熟练程度。
④探究形式要多样。根据选取任务的难易确定探究的形式,是个人独立探究,还是小组合作探究,还是班级集体探究。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小班化的环境下,集体探究形式下的组织形式更要注意到全体学生的参与度问题。
⑤自主探究,适度指导。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以及目标的需要,考虑学生进行探究时的角色定位,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探究顺利进行。
(3)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但是,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觉得农村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还是喜欢“满堂灌”,针对教师对于自主学习缺乏认识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指导意见。
①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从入学开始,我们的教师就逐渐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预习、听课、复习和书写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②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悦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小组交流或课堂解惑时由“小老师”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③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知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经过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研讨下,最后总结出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上能够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如下:
a.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
b.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c.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
d.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e.建构高效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在课堂教学上经过多次的实验和总结,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表明此模式有几方面的优越性:能激发农村学生的表达欲望,活跃课堂氛围;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情感沟通,改善人际关系。具体操作如下:
(1)自主学习:新课开始,教师出示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在语文课自学中把不懂的生字词、段落标记出来,若有时间可查阅工具书帮助理解;在数学课自学中把不懂的概念、问题标记出来,若有时间,可反复思考。在此把自学放在课内教师可随时辅导学生自学,让自学更有效,从而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组内交流:学生带着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内讨论能解决一部分。此环节让后进生先说,优生尽量解答,这样后进生不仅问题能解决一部分,而且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同样,优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能更深入,表达能力也会提升,还会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问题。
(3)提出问题:在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内代表提出来,老师做好记录。
(4)师生解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班内学生优先解答,教师补充;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精讲。这样,一节课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自学中、交流中解决。
(5)练习巩固:针对一节课的重点和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巩固练习,练习形式要多样化,有说、写、画等,练习内容丰富,能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帮带作用。
(6)总结提升: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回忆总结一节课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再进行系统化的吸收。
3.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预防和处理问题行为策略:关注全体,发挥机智,有效预防和处理问题行为
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便于管理,但是依然发现有些老师课堂上只有教学设计,对学生关注的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出现了走神、做小动作等问题行为,所以,教师要从以下几点做起,发挥教育机智,有效预防和处理问题行为。
(1)及时制定、正确实施课堂行为规则。
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建立和制定课堂规则,让学生知晓和执行规则,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执行规则,并达到了预防的效果。如我们常用的课堂规则:(1)在教师讲课时不能说话,不能有破坏性的噪音,不要在教室里随意走动,认真听课;(2)不能干扰别人做作业,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3) 学生如果不理解,应该提问,回答问题前必须先举手并不能喊叫;(4)不摇晃、推动和撞击桌椅。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定期用目光扫视教室,与学生经常保持目光接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3)让学生参与课堂。
一个沉默、拒绝参与课堂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出现扰乱课堂的行为。教师要从营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认真备课,上课时保持热情,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
(4)营造有吸引力的课堂,让每个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和发展。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营造有吸引力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对课堂教学感兴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教师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肯定学生的表现,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逐步体会到成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他们才愿意继续学习下去,假如学生失去了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便容易出现发呆、睡觉、讲小话等许多问题行为。
(三)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教后反思策略:课前慎思、课后反思,借助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调查农村学校老师们的反思现状,首先发现有老师的准备不够充分,集体教研的气氛不够浓烈,一般都是由主备老师包办,缺乏交流研讨,课前集体备课这一块做的不够,其次发现教师们的反思只是停留在教学设计后的针对这几课的几点反思,反思的面不够广,反思的形式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来了有效反思的策略。
1.建立交流平台,营造反思的氛围。针对集中难的问题,我们学校建立了微信群李河学校群,便于老师们在业余时间,借助微信平台交流研讨教学问题。另外,我们学校组织老师们每周定期去学区集中教研,集体研课,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2.明确反思的内容。
(1)课前慎思,反思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比如:我的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吗?重难点设计的合理吗?准备的资源材料充足吗?我的教学活动和方法设计的有效吗?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的量恰当不恰当?有没有分层作业?
(2)反思教学实施方面的内容,比如: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按照教学设计的方案来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学情有没有修改我的教案?课堂有没有出现预设以外的情况,如果有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是怎么处理的,我在课堂上的提问质量怎么样?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不是科学?课堂上教学方法和组织的形式有效吗?课堂的练习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帮助吗?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如何?
(3)目标达成度:哪些目标没有实现,为什么?我近期的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是否在课中有所体现?我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轻松解决了吗?
(4)自我评价:我的课堂满意度如何?有成就感吗?我的时间利用高效吗?课堂的秩序好不好?学生的兴趣浓吗?有困惑吗?
3.明确反思的方法。
(1)常规法:每堂课后进行反思,反思这节课的得与失。
(2)头脑风暴法:每次听评课活动后进行反思,结合听课感受和其他老师的评课意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有同样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3)专家引领法:每次培训学习后,拿所学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反思,查找得失。
(4)教育日记、教学随笔法:日常生活中对教育教学问题有思考,有感触,有感而发,即可提笔记下点点滴滴。
六、我们的困惑
虽然在课题研讨的路上,我们课题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课堂教学面貌有了改变,但我们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刻,离结题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也留下一些困惑:
1.课题组以外的个别教师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不够,自己多年习惯的教学方式不敢改,不愿改。公开课上,按要求走走样子,没人听课时,又回归自己的老一套,课堂教学随意性太强、不够高效。
2.我们课题虽然取得了一些具体可行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但我们离真正的高效课堂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人员少,能力有限,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完成的有效课堂标准体系和策略,因此也只能按照我们研究的结论对我们的课堂进行评价。
3.教研集备的氛围不够浓烈,教研缺乏时效性。虽然我们借助各种平台、活动,加大教研的力度,但是这些都受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生人数少,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同年级、学科老师要教研比较受限制。
七、展望未来
1.制定教师成长计划书,强化思想,落实行动。学校设计好教师专业成长测评书和计划,并指导教师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一学期的成长计划,落实到具体的时间、任务,到学期末结合过程材料,组织评价,以督促教师成长,为教师们上出高效课堂沉积经验。
2.制定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从过于关注教师的表现过度到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效果,把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评价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
3.制定学生评价标准。在抓实教学常规的基础上,做周考、月考等纸笔测试工作,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补充其他评价,如学生的日常表现,评出积极分子,定期发放喜报。在学期末,补充口语测试,面对面的测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建立师徒结对工程。把同一学校内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捆绑结对,建立师徒关系,要求他们互相听课,课前教研,课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老教师把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把活力、新思想传递给老教师,还解决了教研时效性的问题,学校定期检查师徒的听课笔记,以督促成长。